初審編輯:
責任編輯:單建偉
濱州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視全民健身工作,在今年的全市“兩會”上明確提出“普及大眾運動,推動全民健身。建設覆蓋城鄉的健身場所和服務設施,大力開展經常性群眾體育健身活動”。近年來,山東省濱州市體育局通過實施農村健身器材“五年一提升”工程、農村體育社會組織和體育指導員“村村有”工程、“智慧健身”工程,促進全民健身在農村的廣泛普及,賦能助力扶貧攻堅和鄉村振興。濱州市體育局局長周波告訴筆者,全民健身是面向全體人民,只有多渠道增加全民健身場所和設施,將更多體育資源和力量向基層傾斜,才能打通全民健身在農村的“最后一公里”,更好地提高保障和改善民生。
加強農村健身器材監管,實施“五年一提升”工程
濱州市2012年啟動實施“體育惠民工程”,為轄區村莊社區安裝室外健身設施,截止到2016年底,全市5300余個行政村(社區)已基本實現健身設施“全覆蓋”。然而在室外健身器材廣泛普及的同時,相關問題伴隨而生,由于不少健身器材添置時間較早,長期置于戶外且缺少維護,有的已經損壞,甚至存在一定的安全隱患。
2020年沾化區第三屆冬季全民健身運動會
《意見》明確提出“加強對公共場所室外健身器材配建工作的監管”。為破解基層體育設施管理維護難題,濱州市體育局實施了“五年一提升工程”,即自2017年開始實施村級健身設施提檔升級工程,縣市區體育部門每年為1000個以上的行政村進行健身器材的提檔升級,五年為一輪次,對于陳舊破損的健身器材進行維護和更新。目前,已為近4000個行政村進行了提檔升級和維護更新,到2021年將完成5000余個行政村健身設施的第一輪提升。
陽信縣2020年全民健身運動會武術比賽
豐富群眾體育活動,實現體育社會組織和指導員全覆蓋
日前,博興縣興福鎮李韓村一場別開生面的籃球比賽正在如火如荼的舉行,共有13支隊伍參賽,群眾參賽的熱情異常高漲。村民李士坤高興地說,“村里成立了體育總會、老年體協,還成立了廣場舞協會,乒乓球協會、籃球協會、臺球協會等,村民們利用閑暇時間一起跳打打球、跳跳舞、下下棋,既能強身健體,又增強了大家的向心力,生活甭提多幸福了。”
《意見》明確提出,要“落實社區配套要求”“豐富社區體育賽事活動”。為促進全民健身的蓬勃發展,濱州市實施了村級體育社會組織“1+1+1”工程,即建成1個體育總會、1個老年體協、1個以上單項協會,做到“四個有”,即有機構、有場所、有人員、有活動。截至目前,全市7個縣(市、區)村級體育社會組織“1+1+1”工程完成率均達到100%。同時,濱州市體育局今年還提出了1個目標,為每個行政村培訓至少1名社會體育指導員,現已完成社會體育指導員培訓注冊5947名,實現了社會體育指導員“村村有”。指導員主要有兩大職責:一方面,負責組織開展全民健身活動,指導群眾科學健身;另一方面,負責健身設施的管理和維護,保證健身器材的正常使用。下一步,濱州市體育局還將每年組織十幾次專業培訓,讓他們在鄉村全民健身工作中發揮志愿者和生力軍作用。
推進“互聯網+健身”,讓健身的運動福利觸手可及
近日,有村民反映博興縣陳戶鎮相孫村健身廣場的場地破舊嚴重,健身器材有不同程度損壞。陳戶鎮在了解相關情況后,及時拿出5萬元,對相孫村健身廣場進行了重新翻修,縣教體局及時對破損器材進行了更換。
《意見》明確提出,要“推進“互聯網+健身”“提高全民健身公共服務智能化、信息化、數字化水平”。疫情期間,濱州市體育局充分發揮體育部門職能優勢,做好線上與線下的深度融合,將傳統賽事活動與線上賽事活動有機結合,通過開展社會體育指導員登上“空中課堂”、線上健身氣功及廣場舞等比賽、全民云健身大賽等活動,積極發動、引領群眾居家健身、科學鍛煉,起到了全民健身的預期效果。
后疫情時期,濱州市體育局將大力實施“智慧健身”工程,集成大數據和云計算等先進技術,積極搭建“智慧健身管理服務平臺”。據了解,該平臺擁有健身服務(場館預約、社體指導員查詢)、賽事活動(賽事報名和成績查詢)、健身地圖(附近健身場館和全民健身設施查找)和一鍵報修(公益健身設施的維修上報和反饋)等功能,人們只需打開手機輕輕一點,即可獲取相關功能。特別是對于農村(社區)健身器材損壞問題,只需點擊“一鍵報修”,體育部門就會通過后臺獲取健身器材動態,并通知有關方面及時進行相應的處理。濱州市體育局副局長、二級調研員吳國華說,“智慧健身服務平臺上線運行后,將徹底解決器材損壞得不到及時維修的問題,讓信息溝通更及時,服務群眾更便捷。”(完)
初審編輯:
責任編輯:單建偉